太原作为中国山西省省会,其名称演变历程丰富,包含多个历史时期的称谓。以下是主要名称及其由来:
一、主要历史名称
晋阳 最早名称,春秋时期晋国在此建都,因位于晋水北岸得名。晋阳是太原最早的城市形态,长期作为行政、军事中心存在,直至公元979年宋朝灭亡晋阳城后,仍作为太原的雅称流传至今。
并州
汉武帝时期设立并州刺史部,太原成为其辖区核心,后演变为行政建置名称。并州是太原最常使用的别称之一,简称“并”,与晋阳、龙城并称太原三大古称。
龙城
宋朝时期对晋阳的尊称,因传说与黄帝有关(黄帝曾在此地建龙城),故称“龙城”。此称体现了宋朝对太原历史地位的认可。
二、名称演变脉络
先秦时期: 晋阳(春秋晋国都城)→太原(战国后成为行政区域)。 秦汉至隋唐
宋元明清:晋阳仍为雅称,北宋后并州逐渐淡出使用。
现代:1927年设市后改称太原市,延续至今。
三、补充说明
其他古称:太原在《诗经》《尚书》等古籍中曾称“大原”,但未明确与太原直接关联。
地理特征:太原地势北高南低,地处晋中盆地北端,是山西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以上名称反映了太原深厚的历史积淀,每个名称背后都承载着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内涵。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