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诗的代表诗人主要有以下几位: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高适的诗作以边塞诗著称,其《燕歌行》等作品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将士们的英勇。
李益(约750年—约830年),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唐代诗人。李益的边塞诗同样具有很高的成就,他的《夜上受降城闻笛》等作品表达了边塞生活的艰辛和对战争的深刻感悟。
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蓟门人,一说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王之涣的诗以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凉州词》等作品广为流传,表现了边塞的辽阔和战士的豪情。
岑参(约715年—约770年),荆州江陵(有争议)人,唐代诗人,被誉为边塞派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岑参的边塞诗充满了奇情壮丽的景象,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作品,展现了边塞的严酷和战士的悲壮。
王昌龄(约698年—约757年),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王昌龄的诗作以边塞战争为题材,其《出塞》、《从军行七首其四》等作品,歌颂了战士的英勇和报国情怀。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战争诗如《春望》、《兵车行》等,通过描写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疾苦,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屈原(约前340年-约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屈原的《九歌·国殇》是中国最早的战争诗之一,描写了秦楚大战的场景,表达了对战死将士的哀悼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这些诗人通过他们的诗作,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战争诗遗产,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战争的真实面貌和诗人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