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黄草作为一味中药材,其别名数量较多,综合多个权威资料整理如下:
一、主要别名
1. 溪沟草
2. 山羊面
3. 熊胆草
4. 血风草
5. 黄汁草
6. 土黄连
7. 台湾延胡索
8. 大叶蛇总管
9. 香茶菜
10. 山熊胆
二、学名与分类
学名为 *Rabdosia serra* (Maxim.) Hara,属于唇形科香茶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变种包括 *Rabdosia lophanthoides* (Buch.-Ham. ex D. Don) Hara 和 *Rabdosia graciliflora* (Benth.) Hara。
三、其他说明
1. 分布范围: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西南及江西、浙江、广西等地,俄罗斯远东地区也有分布。
2. 采收与用途:夏秋季采收,干燥后入药,具有清热利湿、退黄祛瘀、凉血散瘀等功效,主治急性黄疸型肝炎、胆囊炎、痢疾等。
3. 注意事项:过敏体质、脾胃虚寒者慎用,需遵医嘱使用。
注:部分别名存在地域性称呼差异,如“台湾延胡索”主要见于台湾地区。药用时需注意与黄连等相似草药区分。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