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话中关于神龙的名字众多,不同文献和传说体系存在差异。综合整理如下:
一、十大神龙主流说法
烛龙 - 别称:烛九阴、逴龙、火精
- 特点:人面蛇身,赤红色,身长千里,主宰昼夜与四季,呼风唤雨,居北方极寒之地。
应龙
- 别称:黄龙、天龙
- 特点:有翼龙形,象征龙凤图腾,曾助黄帝斩蚩尤、夸父,以尾画地成江,助禹治水,为云雨雷霆之神。
青龙
- 别称:苍龙、孟章
- 特点:东方七宿代表,象征木属性与春季,主司东方苍穹,与白虎、朱雀、玄武并称四象。
苍龙
- 特点:与青龙同源,主掌风雨雷电,象征自然平衡,部分文献将其列为十大神龙之首。
黄帝龙
- 特点:龙身人面或人身龙头,象征中华始祖,开创夏朝,为历代帝王神祇。
烛龙
- 重复出现,特点同上。
二、其他重要神龙
祖龙: 盘古开天辟地时孕育的龙族祖先,掌管海洋,与元凤、始麒麟对抗后数量稀少。 黑龙
蟠龙:未升天的盘曲之龙,常见于建筑装饰,寓意吉祥与守护。
三、分类补充
功能差异:
① 创世/主宰类:祖龙、烛龙
② 战斗/济世类:应龙、黄帝龙
③ 自然象征类:青龙、苍龙
形态特征:
① 人面蛇身:烛龙、应龙
② 龙身鹰爪:苍龙、虬龙
③ 龙鳞凤羽:青龙、黄龙
四、总结
中国神话中的神龙体系庞大且复杂,不同名称和形象反映了古人对自然、宇宙的认知与精神寄托。上述分类综合了多份文献记载,但仍有部分龙类存在争议(如祖龙、蟠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