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民谣种类丰富,既有传统歌唱形式,也包含现代创作作品。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整理的青海民谣名称及特点:
一、经典传统民歌
《在那遥远的地方》 由王洛宾根据青海民歌改编为《小城之春》插曲,是藏汉民族团结的象征,被誉为“艺术里的珍品”。
《四季歌》
以四季花卉为线索,表达姑娘对情人的思念,旋律优美,是青海“花儿”中具有代表性的长调子作品。
《上去高山望平川》
以牡丹比喻心爱女子,抒发青年男子对爱情的向往,是青海“花儿”中流传最广的“长调子”之一。
《花儿与少年》
通过问答形式展现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语言生动,是青海“花儿”中广为传唱的经典曲目。
《巴西古溜溜》(撒拉曲)
流行于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结合口头文学与音乐,是撒拉族古老的说唱艺术形式。
《西海谣》
2020年纪录片《大湖青海》主题曲,旋律悠扬,歌词描绘青海湖的壮美景色。
二、其他代表性作品
《远看黄河一条线》: 描绘黄河的壮阔,由撒拉族歌手苏平演唱,充满民族特色。 《阿丽玛》
《尕撒拉》:反映青海东部地区汉族、土族等民族的生活,具有浓郁乡土气息。
三、童谣与劳动歌
《古节儿》系列 包含《猫儿跳到缸上》《打锣锣》等经典童谣,流传广泛,形式活泼。
《劳动歌》:
如《打落落,喂面面》,以问答形式表现农事活动,充满生活趣味。
四、其他音乐形式
灵魂音乐:如《茉莉花》(藏族)、《西海情歌》(青海本地),兼具情感表达与民族特色。
现代创作:如《囊玛拉姆》(土族),反映当代社会生活与精神追求。
总结
青海民谣涵盖传统与现代、民族与地域特色,既有《在那遥远的地方》这样的经典之作,也有《古节儿》等生活化童谣。不同地区(如循化撒拉县、互助县)的“花儿会”是传承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