牦牛作为中国特有高原畜种,品种丰富且分布广泛,主要品种包括:
一、按地理分布分类
西藏高原牦牛
适应高寒环境,是青藏高原型牦牛的代表,肉质细嫩、低脂肪、高蛋白。
青海高原牦牛
分布于青海高原,是雪山草原的特种役畜,兼具肉用和乳用价值。
四川阿坝牦牛(麦洼牦牛)
主产四川阿坝,以耐粗饲、产毛量高著称,毛色以黑褐色为主。
新疆巴州牦牛
产自新疆,体格大、肉质鲜美,兼具肉乳役毛功能,适应高山草原环境。
甘孜/阿坝九龙牦牛
体型最大、产肉性能最佳,分为高大型和多毛型,毛量是普通牦牛的5-10倍。
二、其他特色品种
天祝白牦牛
甘肃天祝县特产,全身纯白,被称为“草原白牡丹”,绒毛短密且保温性强。
帕里牦牛
主要分布于青海,适应高海拔环境,肉质紧实且具有地方特色。
玉树牦牛
产自青海玉树,耐寒性强,是高原地区重要的役畜品种。
大通牦牛
中国科学院培育的新品种,父本为野牦牛,母本为优质种牛,综合性能突出。
金川多肋牦牛
分布于四川金川,毛色花斑(黑白相间),具有耐寒、抗逆性强等特点。
三、品种特征对比
| 品种 | 体型特征 | 主要分布| 特点 |
|------------|--------------------------------------------------------------------------|-------------------------|----------------------------------------------------------------------|
| 九龙牦牛 | 体型最大,额毛卷曲,四肢短,全身黑毛(少数黑白相间) | 甘孜、阿坝 | 肉用性能最优,产毛量高5-10倍 |
| 高山牦牛 | 头粗颈短,背腰平直,适应4000米以上高寒环境 | 西藏东部高山地区| 耐寒性强,肉质细嫩,角形外折 |
| 白牦牛 | 体表褶皱少,散热面积小,鼻孔大,气管短 | 西藏、甘肃高寒地区 | 适应低温气候,乳制品营养丰富 |
四、品种价值
牦牛全身是宝,肉可食用、皮制革、角制工艺品,粪便可作燃料。不同品种根据地理环境适应性及经济价值被广泛养殖,如九龙牦牛以肉用为主,帕里牦牛则兼顾役用与乳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