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3月,中国已正式服役的国产航母主要有以下三艘,其命名规则和背景如下:
一、辽宁舰
基本信息 前身为苏联“瓦良格号”航母,2012年9月25日正式服役,舷号16,简称辽宁舰。
主要任务:科研、试验及训练,后逐步转向实战化部署。
命名寓意
以辽宁省命名,延续了中国航母“以省命名”的传统(如首艘航母辽宁号),同时呼应中国从“引进”到“自主”的发展历程。
辽宁作为中国工业重镇,象征着航母工业的崛起。
二、山东舰
基本信息
2019年12月17日交付海军,舷号17,简称山东舰。
特点:中国首艘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国产航母,采用平直通长飞行甲板,配备电磁弹射系统,满载排水量约6万吨。
命名寓意
以山东省命名,延续沿海省份的命名逻辑。
山东是北洋水师诞生地,命名山东舰象征对海洋权益的重视及历史责任的延续。
三、福建舰
基本信息
2022年6月17日下水,舷号18,简称福建舰。
特点:中国完全自主设计的首艘弹射型航母,采用平直通长飞行甲板,配备电磁弹射和阻拦装置,满载排水量8万余吨。
命名预期
官方尚未正式公开名称,但推测可能以福建省或海洋相关名称命名,未来可能逐步明确。
四、未来航母命名趋势
延续性: 可能延续沿海省份命名传统(如浙江、广东等)。 象征意义
以上信息综合了权威报道与官方公告,确保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