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理中的基本概念包括:
音色:
指音的感觉特性,由发音体振动产生的多种谐音决定,包括基音和泛音。
音高:
用一秒钟的振动次数表示,频率越高音高越高。
音域:
人声或乐器所能达到的最低音和最高音之间的范围。
基音:
物体振动时发出的频率最低的音。
泛音:
除基音外,发音体其他部分同时振动产生的音。
音名:
西洋乐制中代表固定音高的名称,如C、D、E、F、G、A、B。
唱名:
音阶上各音的名称,通常使用do、re、mi、fa、sol、la、si。
调性:
指调式类别与主音高度,乐曲中主音是旋律和和声的核心。
五声音阶:
由五个音构成的音阶,多用于民族音乐的调式。
十二平均律:
将纯八度分为十二个均等的部分的音律。
音程:
音阶中两个音之间的距离,最小单位为半音。
升降记号:
用于标记音高变化,如♯和♭。
拍号:
设定歌曲中的基准音符及每小节拍数。
音符:
用来记载音高和音长的符号。
谱号:
定义音符所在的音域范围位置。
节奏:
音乐中音的长短和强弱的组织。
节拍:
音乐中强拍和弱拍的有规律交替。
这些概念构成了乐理的基础知识体系,对于理解音乐的结构、进行音乐创作和表演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