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作为中国的一个省份,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因此有许多别名。以下是一些山西的别名及其由来:
唐:
最早尧帝曾在山西晋南一带建都,当时就叫作唐,史称为陶唐氏,所以又叫唐尧,因此“唐”是山西的第一个古称。
晋:
周成王灭古唐国后,把其弟弟叔虞册封在了山西,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桐叶封弟”,其子燮父继位后,因境内有条晋水,于是改国号为“晋”。
三晋:
公元前5世纪,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史称三家分晋,三晋之地原版图大部都在山西,故别称山西为“三晋”。
并州:
太原古称并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韩、赵、魏废晋静公,将晋公室剩余土地全部瓜分之后,赵国定都晋阳(太原),汉代全国设十三州,并州刺吏部设治晋阳,这也是太原称并州之始。
晋阳:
太原在春秋时期称为晋阳,前455年,智伯瑶攻打赵氏,以汾水淹灌晋阳城。汉朝设并州,为全国十三州之一,这也是太原又称并州的渊源。
龙城:
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后晋、后汉、北汉,或发迹于晋阳,或以此为国都,一时间太原名声显赫于举国,传为“龙城”。
云中:
大同古称云中,唐玄宗开元十八年置云中县,云中县即今大同市一带,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来自《礼记》“天下大同”。
秀容:
忻州古称秀容,据《元和郡县图志》记载,“秀容故城,在县南三十里。刘元海感神而生,姿容秀美,因以为名也”。
漾泉:
阳泉古称漾泉,曾有诗云:“有泉五处,终年涌漾,泽润一方,故称漾泉”。
上党:
长治古称上党,意为“长治久安”。
吕梁山:
吕梁古称吕梁山,骨脊的古意和吕梁相通,所以以吕梁山得名。
盐运之城:
运城因“盐运之城”而得名。
这些别名不仅反映了山西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也体现了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