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偏救弊:
纠正偏差和弊端。
挢抂过正:
纠正偏差而超过必要的限度。
举偏补弊:
指出偏差疏漏,补救缺点错误。
差强人意:
原指还算能振奋人的意志,现形容某人某事还不错,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曾几何时:
表示“过去没有多久”,常误用为“曾经”“不知何时”。
不学无术:
指“没有学问才能”,不能在其前加上“整天”“整月”等修饰词语。
不可理喻:
指“无法用道理使之明白”,常误用为“不可思议”。
不以为然:
指“不认为是正确的”,常误用为“不以为意”。
守株待兔:
贬义词,指“不主动努力,心存侥幸,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常误来形容公安干警的机智。
耳提面命:
褒义词,形容师长殷切教导,常误用为贬义词。
不忍卒读:
形容文章的“悲”,常误用为形容文章写得不好。
鼎力相助:
表示大力相助。
娑婆世界:
佛教名词,常被生吞活剥地改装成“婆娑世界”。
始作俑者:
本意指做坏事,引领歪风邪气的“第一人”,现在居然摇身一变,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英雄”或者“首开先河的人物”。
空穴来风:
原指有根有据的事儿,结果被篡改成了捕风捉影的意思。
身临其境:
常误用为代替“设身处地”。
茕茕孑立:
孑然一身,处境孤单,无依无靠,指一生不指某时。
耿耿于怀:
形容心存怨恨。
因人成事:
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好,只能表贬义或自谦。
耸人听闻:
故意夸张使人震惊,强调主观目的。
唇亡齿寒:
常被理解为友情的脆弱,而其实它更强调的是相互依存的重要性。
一举两得:
正确的理解是通过一项行动获得两个好处,但许多人却常常错误地将其理解为“同时得到两件事情”。
画蛇添足:
本意是指做了多余的事,而一些人则误将其使用在只需要简单表述的场合。
杯弓蛇影:
原意是形容因身边事物的影响而产生的恐惧,而有人可能在使用时,仅用作形容小题大做。
囫囵吞枣:
不加咀嚼地把枣儿整个吞下,比喻学习时生吞活剥,不加分析,不求充分理解。
走马观花:
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愉快和得意的心情,现比喻观察事物不深入,不细致。
漫无目的:
形容无所事事,没有任何目标。
避重就轻:
回避主要问题,只谈次要问题。
无稽之谈:
稽:考查,引申为根据,没有根据的话。
老生常谈:
原指老书生经常讲的话,后指人们听惯了的没有新意的话。
这些成语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被使用,但它们的含义和用法可能会因为望文生义或误解而产生偏差。希望这些解释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些成语的正确含义和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