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正经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 yī běn zhèng jīng。这个成语原本是指一部符合道德规范的经典著作,后来引申为形容人的态度庄重严肃,做事郑重其事,有时也带有讽刺的意味。
成语出处
《抱朴子·百家》:晋代葛洪所著,提到“正经为道义之渊海,子书为增深之川流。”
《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六章:小说中的人物在故意闹别扭后,仍然一本正经地对先生说自己的破题做得恰切,没有做错。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来形容人对事的态度。
近义词
道貌岸然:形容神态严肃,一本正经的样子。
不苟言笑:形容人平时严肃认真,不随便开玩笑。
反义词
油嘴滑舌:形容人说话油滑,不诚恳。
嬉皮笑脸:形容人嬉笑不严肃的样子。
歇后语
唐僧的书;三本丢了两本:利用“一本正经”的成语,形容做事不认真,有讽刺意味。
灯谜
风,雅,颂;三藏西行图个啥:谜底为“一本正经”,利用成语的字面意思和内涵进行猜测。
英文表达
Butter would not melt in somebody's mouth.:形容人态度严肃,不会轻易改变立场或态度。
这个成语通过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人在不同情境下的严肃态度,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存在的讽刺和幽默感。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