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的作品《我与地坛》中,对母爱的描写深沉而感人。以下是一些关于母爱的摘抄和感悟:
摘抄
“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我迷糊中听见了答案:‘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
“母亲到地坛寻他的身影,母亲对他欲言又止的克制,母亲再三邀约他去看菊花的小心翼翼,母亲为他寻来各种治腿偏方的执拗,母亲看他对写作产生兴趣时的欣喜……”
“她有一个长到二十三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
“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又返身回来,看见母亲仍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望着我拐出小院去的那处墙角,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反应。”
感悟
母爱的伟大与无私:史铁生的母亲在儿子遭遇不幸时,默默承受着比儿子更深的伤痛,却从未有过一句怨言。她的爱如甘露,润物细无声地滋润着史铁生的心房,给了他好好活下去的信念和勇气。
母爱的坚韧与耐心:面对儿子的绝望与暴躁,母亲没有选择逃避或沉溺于悲伤,而是以无比的勇气和耐心,默默承担起了一切。她小心翼翼地维护儿子的自尊,生怕说错一个字、做错一件事就会触碰到儿子的敏感和脆弱。
母爱的无声陪伴: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多次描写母亲在他最艰难岁月中的默默守候。她的身影如同一座雕塑,定格在送别儿子的瞬间,她的目光穿越时空,默默守候着儿子的背影,直至消失在视线之外。
母爱的深沉与细腻:母亲对儿子的关怀无微不至,那些看似琐碎的日常细节——悄悄躲出去让儿子发泄情绪,小心翼翼地谈论“踩花”以避免触及敏感话题,以及央求儿子去看菊花时的温柔与期待——无不透露出母爱的深沉与细腻。
史铁生通过这些描写,让我们深刻体会到母爱的伟大与无私,以及它在面对生命困境时所展现出的坚韧与不屈。母爱是心灵的良药,也是前方的曙光,有爱的地方,便有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