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制力的文言文,以下是一些相关的句子和解释:
《论语·子路》
原文:“君子之道,质而不野。”
解释:君子的行为应当质朴而不粗野,这体现了自制力的重要性。君子能够约束自己的欲望,克制情绪,使行为符合道德规范。
《学弈》
原文:“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解释:弈秋是国中擅长下棋的人。他教两个人下棋,一个人专心致志地听弈秋的讲解,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但心里想着有天鹅要飞来,想拉弓去射它。虽然两人一起学习,但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这说明了专注和自制的重要性。
《庄子·抱朴子》
原文:“天地自有道,万物自管理,吾主自知之。”
解释:天地有其自身的规律,万物有其自身的运行方式,人应当有自知之明,学会自我管理,这包括自制力。
《易经》
原文:“天之兴也,万物之生也,道之行也。道者,自治者也。”
解释:天道的兴起,万物的生长,都是道的运行。道就是自我治理,这强调了自制力在自我治理中的重要性。
《晋书·裴楷传》
原文:“饭食交替,穀物循環,天地流轉,凡物於此皆循然。自控穩步以成事,未若自控則出非路。”
解释:饭食的交替,谷物的循环,天地的运转,万物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律。自我控制稳步前行才能成功,不如自我控制就会走向错误的道路。
《孟子·滕文公上》
原文:“天下太平,是自控之功。”
解释:天下的太平是自我控制的结果。
《尚书》
原文:“自控制下榮極,惡行入神乎非。”
解释:在自我控制下,能够达到荣耀的极点,恶劣的行为也会进入神的境界。
唐太宗与魏征的对话
原文:太宗问魏征:“观近古帝王,有传位十代者,有一代两代者,亦有身得身失者,朕所以常怀忧惧,或恐抚养生民不得其所,或恐心生骄逸,喜怒过度。然不自知,卿可为朕言之,当以为楷则。”徵对曰:“嗜欲喜怒之情,贤愚皆同。贤者能节之,不使过度;愚者纵之,多至失所。……伏愿陛下常能自制,以保克终之美,则万代永赖。”
解释:唐太宗问魏征关于帝王更替和自身忧虑的原因,魏征回答说要克制自己的欲望和情绪,贤者能够节制自己,不使其过度,而愚者则放纵自己,最终导致失败。他希望太宗能够常常自我克制,以确保能够善终,从而造福后世。
这些文言文句子都强调了自制力的重要性,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自制力对于个人品德、行为准则和治理国家的重要性。希望这些内容能够激励你保持自律的态度和行为,实现自我提升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