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廉洁的名人故事和名言如下:
包拯
名言: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故事:包拯,字希仁,庐州(今安徽合肥)人,天圣朝进士,累迁监察御史。他以公正廉明著称,执法如山,刚直不阿。在开封时,开官府正门,使讼者得以直至堂前自诉曲直,杜绝奸吏。包拯晚年曾立过一个“家训”,强调廉洁的重要性,并让其子包珙镌刻在石上,竖于堂屋东壁,以照后世。
张伯行
名言: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
故事:张伯行,字孝先,号怒斋,河南仪封(今兰考县)人。他是清代名臣、著名理学家。在为官的近40年里,他政绩斐然,清正廉明,刚直不阿。康熙年间,张伯行的清廉之名广为人知。例如,他初任江宁按察使时,坚决不从官场“惯例”需给上级送“见面礼”,并在江苏巡抚任上撰写《却赠檄文》,强调廉洁为官的重要性。
杨震
名言: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
故事:杨震,东汉时期名臣。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怀金十斤相赠,杨震坚决不受,并责备王密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听后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羊续
故事:羊续,东汉时期庐江太守。他从不请托受贿、以权谋私。有一次,焦俭送给他一条活鲤鱼,羊续将其挂在庭檐下,再也不碰它。因此,当地百姓都敬称他为“悬鱼太守”。
于谦
名言: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故事:于谦,明朝名臣。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返京时,人们买些当地的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回京分送朝贵,他没有接受。同时还写了一首诗证明心迹:“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陶母退鱼
故事:陶侃,晋代名臣。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吴隐之
名言: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故事:吴隐之,晋代人,任广州太守。在广州城外,见一池泉水名“贪泉”。当地传说饮了贪泉之水,便会贪婪成性。他不信这些,照饮不误,并写了一首诗表达自己廉政的决心。
这些故事和名言都展示了古代名人对廉洁的重视和坚守,他们的行为和精神至今仍激励着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