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孝顺的故事有很多,以下是其中几个著名的例子:
涤亲溺器:
黄庭坚是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和书法家,尽管身居高位,但他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拾葚异器:
蔡顺是汉代汝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在王莽之乱和饥荒时期,他拾桑葚母子充饥,并将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赤眉军被他的孝心感动,送给他三斗白米和一头牛。
扇枕温衾:
黄香是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他的孝心使他成为京师广泛流传的“天下无双,江夏黄童”。
埋儿奉母:
郭巨是晋代隆虑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后来家境贫困,他担心养儿子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埋掉儿子,结果在地下发现一坛黄金,表明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
陆绩怀橘:
三国时期的陆绩,6岁时到袁术家做客,袁术命人取出蜜橘招待他,但他没吃,而是悄悄藏在怀里,准备带回家给母亲尝尝。他的孝心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卧冰求鲤:
王祥是古代的一位孝子,生母早逝,继母朱氏对他不慈爱。一年冬天,继母想吃活鲤鱼,王祥便光着身子躺在冰上,用自己的体温把冰焐化,最终捕获了两条鲤鱼。这个故事后来成为“二十四孝”中的经典故事。
黄香温席:
黄香小时候家境贫寒,9岁时母亲去世,他对父亲更加关心照顾。冬天时,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体温温暖被子,再扶父亲上床睡下;夏天时,他每晚都先把凉席扇凉,再请父亲去睡。
曾参孝父:
曾参是孔子的学生,有一次因未干好活被父亲打昏。孔子批评他不孝,曾参问如何应对,孔子告诉他要接受小杖而不走,大杖则走,以免陷父亲于不义。曾参听后拜谢,表明他深刻理解孝顺的真谛。
这些故事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也展示了古人孝顺父母的具体行动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