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说说大全-经典句子大全-灵儿心情网

经典说说大全-经典句子大全-灵儿心情网

中国史学史名词解释顾炎武?

59

顾炎武(1613年7月15日—1682年2月15日), 明末清初的杰出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他字宁人,号亭林,江苏昆山人,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称为亭林先生。

顾炎武一生辗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成为清初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被誉为清学“开山始祖”。他的学问渊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晚年治经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其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

顾炎武的史学思想及其史学成就举世公认。他的重要史学著作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山东肇域记》《历代宅京记》《求古录》《金石文字记》等。其史学特色是强调史学的经世功能,提出“引古筹今”“鉴往训今”的史学价值论,并对如何撰史提出自己的见解。他的史学思想突出地表现为对历史盛衰的思考,认为“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主张应顺势进行社会变革。

顾炎武的思想深受儒家传统影响,同时又融合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与社会现实的关注,成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人物之一。他与黄宗羲、王夫之一起,成为明清之际早期启蒙思潮中最杰出的历史学家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