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被认为是唯心主义哲学家,主要是因为他提出了“物自体”的概念,并认为我们所能认识的世界只是物自体的显像,而非物自体本身。康德认为,我们通过智性直观来把握现象,而现象是物自体在人类认知能力下的表现形式。康德提出的量、质、关系和模态四个范畴及十二个判断,都是知性通过这些范畴来认识自然、获得知识的基础。
康德还提出了先验唯心论的观点,认为时间和空间是我们内在的感知形式,而不是外在的实体。他认为,尽管我们无法超出自己的主观认识去认识物质本身,但我们的知识内容却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是在经验上被动地由物自体刺激而产生的感性杂多的所予物决定的。
因此,从这些观点来看,康德哲学中的物质是依赖于意识的存在而存在的,物质只是表象,而不是本质。这与唯心主义者的思想是一致的,即物质的存在要以意识的存在为前提,物质只是表象,而不是本质。
然而,康德也强调了我们所能认识的世界是现象界,而物自体是不可知的。他认为,我们通过先验的认识形式来组织经验,而不是相反地规范自己的意识去符合客观世界。这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也包含了唯物主义的元素,因为康德认为我们的认识过程不仅涉及人的主观思维活动,也包含感性经验和外部客观事物的作用。
综上所述,尽管康德哲学中既有唯心主义的因素,也有唯物主义的元素,但根据他的“物自体”概念和我们对现象界的认识,他更多地被认为是唯心主义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