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与苏轼的词作有以下不同特点:
情感表达
柳永: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其作品多写闺情,以“怨”、“欲”、“离别”为主题,语言较为简洁直白。
苏轼:更多地注重词的艺术性和文化内涵,其作品多写自然山水、咏物等,语言华丽富丽,有深度的文化内涵和哲理。
词风
柳永:属于婉约派,其词风缠绵悱恻,清新婉约,细腻独到。
苏轼:属于豪放派,其词风旷达豪迈,将慷慨悲凉、豪迈奔放的情感注入词中,使作品内容丰富饱满、焕发生机。
题材取向
柳永:突破了晚唐五代词中大多表现离愁别恨、男欢女爱等类型化情感,真实地于文字当中寄予、表现自己追求、矛盾、失意等复杂心态,尤其是在羁旅行役题材上体现得尤为突出。
苏轼:同样重于表现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心态,其词作在表现爱时,不是空泛地款款而谈,而是通过景物等意象撩人愁绪,脱俗的文字携着雅致的味道。
语言风格
柳永:语言较为简洁直白,多采用通俗易懂的俚语,拓宽了词的内容,还提升了词的境界。
苏轼:语言华丽富丽,善于将传统上只表现爱的内容进行艺术加工,使之富有深度和文化内涵。
词坛影响
柳永:将词从贵族士大夫的歌筵舞席之消遣带入平民化,走入了下层文人和市井之间,使词在整个中国广为流行。
苏轼:在柳永的基础上,将词豪放化、格律化、通俗化,进一步开拓了词的艺术形式与文本规范,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综上所述,柳永与苏轼的词作在情感表达、词风、题材取向、语言风格及词坛影响等方面均有显著的不同。柳永注重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和婉约风格的创作,而苏轼则更注重词的艺术性和文化内涵,以豪放的风格和深邃的哲理影响了后世词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