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诺千金:
秦末楚人季布,为人侠义,只要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会设法办到。因此,楚国人中广泛流传着“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的谚语。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非常讲信用。
立木为信:
春秋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变法,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他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有人站出来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言出必行,取信于民。
曾子杀猪:
曾子的妻子要去集市,儿子哭闹着要跟去。曾妻便哄儿子说:“你在家好好玩,等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当妻子回来后,看到曾子正在磨刀,准备杀猪。妻子连忙阻止说:“我只是哄哄孩子,你怎么当真了?”曾子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孩子年龄小,不懂事,处处学习父母的样子。今天你欺骗他,是教他说谎。”这个成语用来形容言而有信,诚实守信。
言而有信:
曾子,孔子的得意门生,以诚实著称。他杀猪取信于子,成为诚信的典范。
退避三舍:
晋文公即位后,为了实现他对楚王的诺言,在楚军进攻时,晋军退避三舍(约30里),以示信守承诺。
这些成语典故都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体现了古人对于诚实守信的重视和推崇。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