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在衡州练勇的故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奔丧遇险与初办团练
曾国藩回家奔丧期间,在路途中举荐了见义勇为的杨载福,并且康福也跟随他,后来在曾氏被太平军抓到后救了曾氏一命。
曾国藩在长沙激战期间,面对太平军的攻势,情势危急,但最终长沙之围解除。
曾国藩对于是否出山办团练顾虑重重,最终在多方保举和劝说下打消顾虑,奉旨和父命出山主持湖南团练。
衡州练勇的创建与发展
曾国藩在衡州如鱼得水,安心施展才华,拜访王船山后人得赠宝剑,办水师招揽了彭玉麟,水盗申名标也被杨载福收在麾下,水军一时有曾家军的感觉。
在衡州,曾国藩严肃军纪,开辟新的军队,将5000人的湘勇分为塔、罗、王、李等十营,并将团练地点由长沙迁至湘潭,避免与长沙的绿营发生直接矛盾。
曾国藩在衡州积极筹备水师,派人赴广东购买西洋火炮,筹建水师,使湘军水师成为其手下一支重要的生力军。
靖港惨败与反思
朝廷命湘勇出战,曾国藩异常兴奋,但在靖港战役中遭遇惨败,自杀时被康福救出,后被左宗棠湘江边骂醒。
曾国藩在靖港惨败后,灰心到了极致,但塔其布等人在湘潭大捷,朝廷大力嘉赏,官场各种拍马屁。
继续练兵与战略调整
曾国藩在衡州继续练兵,面对太平军水上优势,逐步确立了筹备水师的战略,并将造船厂建在临近蒸水、湘江汇合处的草桥边的筷子洲上。
曾国藩在衡州期间,与太平军交手屡战屡败,但在退守长沙后,认真地总结和反省了失败的教训,认为湘军要进行想获胜,非要有强大的水师不可。
通过这些阶段,曾国藩在衡州成功练出了一支强大的湘军水师,为后来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