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父母养育之恩的古诗有以下几首:
《蓼莪》 内容: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译文:看那莪蒿长得高,却非莪蒿是散蒿。可怜我的爹与妈,抚养我大太辛劳!看那莪蒿相依偎,却非莪蒿只是蔚。可怜我的爹与妈,抚养我大太劳累!
《送母回乡》 内容:
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
译文:母亲对自己养育之恩都无法报答,人生还有什么事情值得追求呢?
《游子吟》 内容: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短歌行》 内容:
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译文:别人都说有了子女好,却不知道有了儿女,才让自己早早老去。
《感旧》 内容:
小箱留得旧裳衣,母氏亲缝衣此儿。近日着来浑短窄,猛思泉下许多时。
译文:小箱里留着我儿旧衣裳,母亲亲手缝制。如今穿着却显得短窄,不禁想起母亲在泉下许多时日。
《思母》 内容:
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译文:秋霜打落了芦苇花,泪水打湿了衣裳。母亲的白发已经没有了,再也不能依靠在柴门旁。去年五月黄梅雨,我还典当袈裟买米回家。
《墨萱图》 内容: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南风摇其心,摇摇为谁吐?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译文:萱草花灿烂地开放在北堂下,南风轻轻吹拂着它的心,摇摇欲为谁吐露芬芳?慈祥的母亲倚门而望,游子行走在漫漫归途上心中充满苦楚。甘美的食物日渐稀少,音信也渐渐中断。抬头仰望云林深处,只觉惭愧听从那慧鸟的啼鸣。
《谁氏子》 内容:
非痴非狂谁氏子,去入王屋称道士。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翠眉新妇年二十,载送还家哭穿市。
译文:那不是痴也不是狂,谁氏子去入王屋称道士?白头老母在门前啼哭,挽断了衣袖却留不住。二十岁的新婚女子,被送回家时哭得撕心裂肺。
这些古诗都以真挚的情感表达了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和思念,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思想的集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