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德经》中,关于取舍的句子有以下几处:
“为之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这句话讲述了想要取得天下而勉强为之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天下是神器,不可强求。强求者必败,执着者必失。
“去彼取此”
这句话意味着放弃那些不重要或有害的事物,取那些有益的事物。它告诫人们要专注于基本生存需求,而非沉湎于感官享受。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这句话指出,圣人注重内在的满足,而不是外在的享受。他们放弃那些令人目盲、耳聋、口爽等感官欲望,而选择有益身心的事物。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这句话强调了过度执着于物质追求会带来巨大的耗费,过度积聚财富会导致严重的损失。知足常乐,适可而止,才能避免危险。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这句话提到天道是造福万物而不加害,圣人的行为是助人而不争夺。它暗示了在得到与失去之间需要找到平衡,有时候只有舍去才能得到。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这句话指出过度的礼仪会导致忠信之心的丧失和社会的混乱。它告诫人们要简化礼仪,回归到简单真诚的生活方式。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这句话强调大丈夫应该选择厚实而非薄弱,选择真实而非浮华。它鼓励人们追求内在的丰富,而不是外在的虚荣。
“圣人付出后获得,想要得前提要舍;圣人不为不执,不走极端,去甚、去奢、去泰。”
这句话提到圣人在获得之前会先付出,他们的行为不执着、不极端,懂得舍弃过度的欲望和奢侈。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这句话简洁明了地表达了取舍的重要性,只有舍弃一些东西,才能获得另一些东西。
这些句子都体现了《道德经》中关于取舍的核心思想,即追求内在的平衡与真实,避免过度的欲望和执着,以达到人生的和谐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