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是中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他的一生充满了奉献和牺牲,为中国的核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以下是关于邓稼先的两个故事:
当众撕碎日本国旗: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22天后北平沦陷。日本侵略者召开了“庆功会”,时年13岁的邓稼先无法忍受这种屈辱,当众把一面日本国旗撕得粉碎,并扔在地上踩了几脚。这件事发生后,邓以蛰的一个好友劝他说,此事早晚会被人告发,你还是尽早让孩子离开北平吧。无奈之下,邓以蛰让邓稼先的大姐带着他南下昆明,那里有南迁的清华和北大教授,还有众多的老朋友。临走前,父亲对他说“稼儿,以后你一定要学科学,不要学文,科学对国家有用。”这句话在邓稼先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投身核武器研制:
1958年秋,钱三强找到了邓稼先,询问他是否愿意参与一项严格保密的工作,即研制原子弹。邓稼先义无反顾地答应了,告诉妻子他要调动工作,不能再照顾家庭,通信也困难。妻子理解丈夫从事的是对国家有重大意义的工作,表示坚决支持。从此,邓稼先的名字消失在刊物和对外联络中,他的身影只出现在严格警卫的深院和大漠戈壁。邓稼先担任二机部第九研究所理论部主任后,他挑选了一批大学生,准备有关俄文资料和原子弹模型。1959年6月,苏联政府终止了原有协议,中共中央决定自己动手,研制原子弹和人造卫星。邓稼先担任了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他带领同事们分头研究计算,并自己带头攻关。在遇到一个苏联专家留下的核爆大气压的数字时,邓稼先在周光召的帮助下以严谨的计算推翻了原有结论,从而解决了关系中国原子弹试验成败的关键性难题。
这两个故事展示了邓稼先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他的一生都在为中国的核事业奋斗,成为了中国“两弹元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