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窝蜂”最初指的是 一个人的绰号。在我国南宋建炎年间,有一位起义队伍的领袖名叫张迂,他的绰号就是“一窝蜂”。这个绰号形象地描绘了他拥兵过庙下的气势,如同蜂群一般蜂拥而至。到了明朝,人们开始用“一窝蜂”来比喻人多声杂的情景,例如在吴承恩的《西游记》中就有“那些小妖,一窝蜂齐齐拥上”的描述。
此外,“一窝蜂”在古代还有作为兵器名称的用法,指的是一种多发式火箭。
综上所述,“一窝蜂”这个成语最初是一个人的绰号,后来才引申为形容许多人乱哄哄地同时说话或行动的情景。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