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说说大全-经典句子大全-灵儿心情网

经典说说大全-经典句子大全-灵儿心情网

古人怎么称名字

59

在古代,名字的称呼方式与现代有显著差异,主要体现在使用场合、礼仪规范以及称谓体系等方面:

一、基本称呼规则

直称姓名

- 自称:

如《论语》中“由也”是孔子的名;

- 介绍或作传:如《史记》中“张衡 字平子”;

- 特定场合:尊者对卑者、君主对臣民等。

称字、号、斋名、谥号

- 字:

成年后(男子20岁、女子15岁)取字,用于平辈或尊者之间表示尊重,如“孔融文举”中的“文举”是字;

- 号:自取,如陶渊明号“五柳先生”;

- 斋名:宗教人士所用,如佛教僧侣的法号;

- 谥号:去世后由后人根据品德评定,如“文天祥 字文山”中的“文山”是谥号。

二、礼仪规范

避讳制度

- 下对上、卑对尊不可直呼姓名,尤其是君主或长辈,否则视为“大不敬”;

- 先秦时期名与字连称时先字后名(如“孔父嘉”),汉朝后改为先名后字。

平辈交往

- 通常以字或称谓(如“兄台”“兄弟”)相称,直呼姓名仅限极亲密关系。

三、特殊称谓类型

亲属称谓

- 丈夫称妻子为“良人”(李白诗句“郎骑竹马来”);

- 儿子称父亲为“父”或“家父”,女儿称母亲为“母”或“家母”。

职业与身份称谓

- 文人雅士以“先生”称呼,既表尊敬又含“老师”之意;

- 官员以官职称呼,如“左丞相”“东厂太监”。

四、名字与号的区别

| 维度 | 名 | 字 | 号 | 谥号 |

|------------|------------------|------------------|------------------|------------------|

| 取得时间 | 出生后由父母取 | 成年(男20岁/女15岁) | 自取 | 去世后由后人评定 |

| 作用 | 基础身份标识| 便于社交与尊称| 表达志趣或情感| 评价一生品德|

五、历史演变

先秦时期:

名与字连称时先字后名(如“孔父嘉”);

汉朝以后:普遍采用先名后字的规范;

近现代:简化为直称姓名或称“先生”。

通过以上规则与规范,古代社会形成了严谨的称谓体系,既体现身份差异,又蕴含伦理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