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是佛教中的重要概念,其名称的构成与含义可归纳如下:
一、基本定义与全称
基本定义 菩萨是梵文“菩提萨埵”的简称,意为“觉悟有情”或“道心众生”,强调通过觉悟来救度其他有情众生。
全称与译法
- 梵文全称为 菩提萨埵(bodhi-sattva),巴利语为 bodhi-satta,其他译法包括“大士”“圣士”等。
二、常见称谓与寓意
核心称谓
- 大士: 最常见简称,如“观音大士”“文殊大士”。 - 圣士
特定菩萨名号
佛教中有许多特定菩萨的称谓,如:
- 观音菩萨(Avalokiteśvara):以慈悲救苦著称,简称“观音”。
- 文殊菩萨(Manjushri):代表智慧,象征三世诸佛成道之母。
- 普贤菩萨(Samantabha):代表行愿,象征实践佛法。
- 地藏菩萨(Kṣitigarbha):以大愿救度地狱众生成就。
三、名称的文化内涵
音律与寓意
“菩萨”二字的梵文发音 pú sà,音律和谐,寓意善良、慈悲与觉悟。
修行目标
菩萨名称体现佛教核心理念:通过觉悟(菩提)消除烦恼(萨埵),达到济度众生的境界。
四、总结
菩萨的名称既包含梵文音译的宗教内涵,也承载了佛教对智慧、慈悲与救渡的追求。不同称谓对应不同菩萨的特质与功能,共同构成佛教信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