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包上名字的书写需严格遵循传统习俗和礼仪规范,具体分为以下要点:
一、书写格式
包袱正面 由右至左竖排三行:
第一行
:中元寄钱(说明用途)
第二行:故[尊称]×公讳[名字]老大人收用[落款]
第三行:孙/曾孙/玄孙等晚辈姓名[根据亲属关系书写]
包袱背面 简单写“封”字,传统用毛笔书写。
二、尊称与落款
尊称
根据与逝者的亲属关系书写:
父亲:显考(若父亲生前有官职可加“公”字)
母亲:显妣(同样可加“公”字)
祖父母:显祖考(祖辈)或显祖妣(祖辈)
孙辈:孝耳孙、孝云孙等
落款
晚辈需用“孙”“曾孙”等字样,已婚女性可用“媳”字。
三、注意事项
辈分与称谓
上辈(如祖父母)名字前必须加“显”字,晚辈(如子女)直接写姓氏
若逝者生前无官职,尊称中可省略“公”字
书写规范
所有文字需工整清晰,使用毛笔或黑色墨水
若名字中含生僻字,建议提前告知晚辈代写
特殊情况处理
未出嫁的女儿、孙女可写名字,出嫁后需改用丈夫姓氏
若无法确认长辈生僻字,可用“老大人”“老孺人”等通用称谓
四、示例
给父亲的烧包 故显考[父亲姓氏]公讳[父亲名字]老大人收用[落款],子[晚辈姓名] 给母亲的烧包: 故显妣[母亲姓氏]公讳[母亲名字]老孺人收用[落款] 给曾祖父的烧包
故鼻祖[曾祖父姓氏]公讳[曾祖父名字]老大人妣[曾祖母姓氏]老孺人正魂收用[落款]
通过规范书写,既能表达对逝者的尊重,也能确保祭祀仪式的庄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