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涉及食品在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和消费等各个环节,旨在确保食品的质量、卫生和营养,从而保障公众的健康。以下是一些关于食品安全的关键名词解释:
食品安全
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食品质量
涉及食品的营养成分、感官特性、卫生状况、包装标识等方面,确保食品在满足营养需求的同时,也符合一定的质量标准。
食品卫生
关注食品在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过程中是否符合卫生标准和要求,防止食品受到污染,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和可食用性。
食品污染
指食品在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过程中受到生物性、化学性或物理性因素的影响,导致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增加,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食品添加剂
指为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形等感官品质,以及延长保质期而添加到食品中的物质,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
食品标识
包括食品包装上的文字、图形、符号等,用于说明食品的成分、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等信息,确保消费者能够了解食品的基本信息。
食源性疾患
也称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导致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的致病因素。
高风险食品
指可能发生较高程度污染和危害的食品,需要采取更严格的监管措施来保障安全。
食品安全标准
是保障食品安全的一系列技术规范和法规,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等,确保食品在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过程中符合要求。
食品安全监管
指政府相关部门对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等环节的监管,确保食品安全法规的执行,保护消费者的健康。
通过这些定义和解释,可以更全面地理解食品安全的内涵和重要性,以及为确保食品安全所采取的各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