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原名周树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的勤奋和刻苦为他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以下是一些关于鲁迅勤劳刻苦的事例:
金质奖章换书
少年时,鲁迅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没有保留这枚奖章,而是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用所得的钱买了几本书和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他便会摘下一颗辣椒嚼着,以驱寒坚持读书。
刻“早”字自律
鲁迅的父亲生病后,他一面要上学,一面要帮家务,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有一天早晨,他上学迟到了。寿镜吾老先生严厉地批评了他,并告诉他以后要早到。鲁迅默默回到座位上,在书桌上轻轻地刻了一个小小的“早”字。从那以后,他上学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
时间就是生命
鲁迅非常珍惜时间,他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是有的。”。他每天工作到深夜才肯罢休,甚至在病重时,仍然坚持写作和思考。
爱书情结
鲁迅一生节衣缩食,购置了多册书本。他非常爱护图书,看书前总是先洗手,书脏了就小心翼翼地弄干净。他还自己准备了一套工具,订书、补书样样都会。一本破旧的书,经他整理后,往往面目一新。
辣椒驱寒
在苏州读书时,冬天异常寒冷,鲁迅为了继续读书,想到古人头悬梁锥刺骨的故事,于是用辣椒驱寒。他卖掉金质奖章,买了茶叶和红辣椒,晚上在屋里生起煤火,泡上茶,困了就喝茶,冷了就吃个辣椒,一直读书到深夜。
专心致志
鲁迅在矿路学堂以一等第三名的优异成绩毕业,得到总督发给的《执照》。他在课内认真听讲,勤于记笔记,课堂学的知识课堂上掌握巩固,利用课外时间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他在矿路学堂的作文和月考中屡次获得第一名,四个三等银牌可以换一个二等银牌,四个二等银牌可以换一个三等金牌。
这些事例充分展示了鲁迅的勤奋和刻苦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他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