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的爱情观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无把握的感受:
张爱玲认为爱情是一种无把握的感受,她追求的是一种脱离现实的纯粹爱情,在无涯的时空里,在浩渺的人海中,一种不问缘由,不问经历永恒的真爱。然而,她内心追求的超凡脱俗的爱情与她那无法排遣的苍凉感和对爱情的无把握感是矛盾的。
爱情的自私与跋扈:
张爱玲认为爱情是绝对的自私、绝对的跋扈、绝对不容一粒沙子的。这种看似极端的爱情观,实则深入骨髓地揭示了人性的真实。她强调在爱情中,每个人都希望成为对方的唯一,那种强烈的占有欲使得人们在爱情中表现出极强的自私。
爱情的纯粹性:
张爱玲所强调的爱情自私和跋扈,实际上是对爱情纯粹性的追求。她认为,在爱情中,双方都应该全心全意地投入,不容许有任何的妥协和将就。
爱情的完美主义:
张爱玲对爱情完美主义的坚持,认为爱情中任何一丝一毫的瑕疵都无法容忍。这种完美主义使得她在爱情中显得执着而坚韧,但现实生活中,完美爱情往往是奢侈品。
苍凉与无奈:
张爱玲的爱情观中常常透着苍凉的底色。她不能忘怀于自己凄凉的身世和所处的乱世,因此她所描写的生命的欢悦的篇章常透着苍凉的底色。
爱情的相互给予:
张爱玲认为爱情是一种相互给予的过程,而不是一味地索取或迁就。理解是爱情的基石,获取理解的过程源于生活中那些平凡的小事。
爱情的偶然与必然:
张爱玲认为爱情的发生是偶然的,如同在茫茫人海中,两个灵魂的相遇,是“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同时,她也认为“我要你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人是等着你的,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么一个人”。
爱情的易变性:
张爱玲看透了爱情的易变性,曾经热烈的追求,终究会被琐碎的生活消磨殆尽。她通过“红玫瑰”与“白玫瑰”的比喻,揭示了爱情的理想化与现实的落差。
综上所述,张爱玲的爱情观是复杂而深刻的,她既追求爱情的纯粹和完美,又无法摆脱现实的残酷和无奈。她的爱情观如同她的文学作品一样,惊世骇俗,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