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对茶的雅称包括以下几种:
茗:
茗是茶最常见的雅称,最早出现在东汉时期,现在与“茶”字基本通用。许多古代诗人都用“茗”来形容饮茶,如宋代苏轼的“从来佳茗似佳人”。
不夜侯:
因喝茶有醒脑提神、解除睡意的功效而得名。晋代张华在《博物志》中说:“饮真茶令人少睡,故茶别称不夜侯,美其功也。”。
消毒臣:
唐朝《中朝故事》记载,唐武宗时李德裕说天柱峰茶可以消酒肉毒,因此人们称茶为消毒臣。
涤烦子:
饮茶可洗去心中的烦闷,所以有此雅称。唐代《唐国史补》载:“常鲁公随使西番,烹茶帐中。赞普问:‘何物?’曰:‘涤烦疗渴,所谓茶也。’”。
清风使:
五代十国时,有人称茶为清风使,卢仝的茶歌中也有饮到七碗茶后,“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之句。
余甘氏:
宋代李郛《纬文琐语》说:“世称橄榄为余甘子,亦称茶为余甘子。”因此,茶也被称为余甘氏。
仙芽:
形容茶的嫩芽,如同仙家才有的饮品。清胡怀琛《春日寄家兄闽中》诗云:“海扇占春信,仙芽问五夷。”。
雀舌:
因茶芽似鸟雀的舌头而得名。爱饮茶的清乾隆帝,游江南时喜欢带玉泉山的泉水去烹茶,他有首茶诗《观采茶作歌》,就出现了雀舌这一雅喻。
云华:
好山好水出好茶,生于山巅云雾处的茶,不受污浊,是为上品,所以古人称好茶为“云华”。
碧霞:
与云华一样,像天上才有的东西,令人向往。元耶律楚材《西域从王君玉乞茶因其韵七首》有言:“红炉石鼎烹团月,一碗和香吸碧霞。”。
这些雅称不仅体现了茶的文化底蕴,还赋予了茶以高雅、清新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