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中的一些重点句子包括: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说:“君子在饮食上不贪求满足,在居住上不追求过分安逸,做事勤快而言语谨慎,主动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学习并纠正自己的缺点,这样的人可以说真正热爱学习。”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孔子说:“如果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礼仪和音乐对他来说都没有意义。”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说:“士人必须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肩负的责任重大而道路遥远。以实行仁道为己任,这难道不是重大责任吗?直到生命终结才能停止,这难道不是漫长遥远的道路吗?”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孔子说:“比如堆山,只差最后一把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之前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比如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土,但仍在前进。”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回答:“克制自己,遵守礼仪就是仁。一旦人人都能克制自己,遵守礼仪,天下就会归于仁。追求仁德靠的是自己,难道还能靠别人吗?”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孔子说:“如果早晨能听到真理,即使当晚就死去,也没有遗憾。”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看重小利。”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见到有才能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是否有类似的缺点。”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从而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会迷惑,只思考而不学习会有危险。”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能立身,四十岁不再迷惑,五十岁明白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各种意见,七十岁随心所欲而不越过法度。”
这些句子涵盖了《论语》中关于学习、道德、人生目标等方面的核心思想,是理解孔子及其弟子思想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