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强调子女应对父母尽孝,包括尊敬、关爱和赡养。以下是一些关于孝道的名言佳句及其译文:
名言:
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
翻译:孝子在侍奉父母时,在家居时要表现出尊敬,在奉养时要保持和悦,父母生病时要带着忧虑照料,父母去世时要竭尽悲伤料理后事,对先人祭祀时要保持严肃。
名言: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翻译:孝子的最高境界是尊敬父母。
名言:
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翻译:只有孝顺父母,才能排解忧愁。
名言:
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
翻译:孝顺父母在于内心的诚恳和实际行动,而不在于外表的装饰和形式。
名言:
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翻译:当父母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是很容易的事;当父母不喜欢我们或者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我们还是一样孝顺,这种孝顺才是难能可贵的。
名言:
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翻译:如果看重钱财,却轻视父母,那就不配做儿女。
名言:
千万经典,孝义为先。
翻译:在众多的经典道理之中,孝顺和情义是首要的。
名言:
子孝父心宽。
翻译:子女孝顺,父母的心情就会舒畅。
名言:
大孝终身慕父母。
翻译:真正的孝道是一辈子都倾慕、敬爱自己的父母。
名言:
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翻译:只有孝顺父母,才可以排解忧愁。
名言: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翻译:父亲在世的时候,观察他的志向;父亲去世之后,观察他的行为。如果他能长时间不改变父亲在世时的行为准则,就可以说是尽孝了。
名言:
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翻译:侍奉父母,(如果父母有不对的地方)要委婉地劝说。自己的意见表达了,父母不听,还是要对他们恭恭敬敬,并不违抗,虽然忧愁,但不怨恨。
名言: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
翻译:孝子不奉承自己的父母,忠臣不奉承自己的君主,这是臣子的高尚品德。
名言:
孝者,善继人之志也。
翻译:孝顺父母是延续家族志向的好习惯。
名言: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翻译:君子注重根本,根据正确的立场来做事才能走上正确的道路。孝顺父母和兄长也是做人的基础。
名言:
君子内外正,外正则举事,内正则人服。故曰:至诚而不息,不息则久,久则德行至大,德行至大则天下之君子皆服。
翻译:君子无论内外都端正,外在举止上体现出自己的品行,内在品德上让人们佩服。所以说,只有真正地坚持内心的正直才能保持长久的品德,并且得到天下的人尊敬。
名言:
人之行,莫大于孝。
翻译:世间所有的善行,没有比孝道更重要的了。
名言: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翻译:身体是父母给的,爱身体如爱父母,不敢有丝毫损伤,是孝的开始。
名言: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