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关于诚信的故事包括:
商鞅立木为信
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为了树立威信,他在都城南门外立了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承诺能搬走木头者赏金十两。起初无人应声,直到赏金提高到五十金,才有人站出来将木头搬走。商鞅如约赏金,从而在百姓心中树立了威信,使变法得以顺利推行。
烽火戏诸侯
周幽王为了博取宠妃褒姒一笑,在都城附近烽火台上点燃烽火,戏弄了前来救援的诸侯。后来,当犬戎真的入侵时,诸侯们不再相信烽火信号,结果周幽王被杀,褒姒被俘。这个故事说明了失信于人的后果。
一诺千金
秦末的季布以诚信著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季布因得罪刘邦被通缉,但旧日的朋友们冒着灭九族的危险保护他,使他免遭祸殃。这个故事体现了诚信的价值和重要性。
曾子杀猪
曾子的妻子为了安抚哭闹的儿子,承诺回来杀猪给他吃。妻子回来后,曾子真的杀了猪。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父母应以身作则,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
晋文公退避三舍
晋公子重耳在流亡期间,曾得到介子推的救助。后来,重耳成为晋文公,在战场上与楚国相遇时,他履行诺言,退避三舍以报答楚国的招待之恩。
魏文侯守约
魏文侯在与群臣饮酒时,因天下大雨想起与虞人的约定打猎,于是冒雨前往。这个故事体现了魏文侯的守约精神,诚信为本。
崔枢还珠
崔枢在病重时,将一颗价值连城的珍珠交给朋友保管,并承诺若自己去世,朋友可将珍珠归还其家人。后来,崔枢去世后,朋友果然如约将珍珠归还其家人,体现了崔枢的诚信和重承诺。
这些故事都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诚信都是赢得信任和尊重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