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桃报李 :出自《诗经·大雅·抑》,原句为“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这个典故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强调了对他人善意的回应和感激之情。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原句为“涓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书面记载最早见于清代的《增广贤文·朱子家训》。这句俗语表达了对于他人微小帮助的极大感激,并承诺以更大的恩惠来回报。
寸草春晖:
出自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诗中“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句,用寸草难以报答春日阳光的恩情来比喻子女难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了深深的感恩之情。
结草衔环:
这是两个古代报恩的传说,均出自《左传》。结草讲的是一个士大夫为了报恩,使老人的爱妾在其死后结草绊倒恩人的敌人;衔环则是一个儿童救了黄雀,黄雀衔来白环报恩的故事。
漂母一饭之恩:
韩信在年轻时贫困潦倒,常受饥饿之苦。淮水边上的一位漂母见他可怜,便每天给他饭吃。韩信深受感动,立下誓言将来一定要报答她。后来韩信被封为楚王,他找到当年的老妇人,赏赐千金以报一饭之恩。
感恩的小故事
黄庭坚孝亲:
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他每天晚上亲自为母亲洗涤马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岳飞祭师:宋朝时,岳武穆王的老师周同的力气很大,可以拉开三百斤的弓箭。周同死后,岳飞每到初一、十五,一定到老师的墓前祭拜,并且痛哭一番,然后拿起老师所送的三百斤的弓发出三支箭才回去。
子路背米:子路小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他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
这些故事典故都表达了感恩的重要性,无论是亲人、朋友还是陌生人,他们的善举都应该被铭记和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