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的别称或绰号通常源于地理位置、校园文化或专业特色,以下是综合整理的奇葩名字分类:
一、地理位置类
厦门大学:
因校园内散步人数众多,被称为“反散步协会附属学校”;
北京体育大学:
因运动康复专业突出,戏称“亚洲第一青年疗养院”;
浙江大学:
因紫金港校区位于杭州市西湖区三墩镇,被称为“三墩镇人民公园”;
西安长安大学:
因路桥专业实力强,被误称技校。
二、专业特色类
同济大学:
建筑和土木工程领域领先,被称为“上海市第一建筑施工队”;
东华大学:
因纺织专业与黄道婆遗址关联,得名“黄道婆高专”;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由两所高校合并而成,简称包含“财经”和“政法”;
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
名字独特但知名度较高。
三、文化现象类
南京大学与南昌大学:
因“南大”简称争议,南宁大学曾建议改称“宁大”;
大连理工大学:
因频繁搬家,学生被称为“搬家公司人才培养基地”;
中山大学:
因英文名音译类似“双鸭山”,形成网络梗。
四、其他趣味名称
清华五道口男子技术学院:理科生占比较高;
北大中关村应用文理学院:文科学生为主;
河海大学:水利工程领域被称为“皇家水利学院”。
这些别称反映了高校的独特性,既有对专业优势的调侃,也包含校园文化的趣味表达。部分名称如“五道口男子技术学院”虽带有戏谑成分,但也从侧面印证了清华大学的理科强势。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