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作为中国历史上由党项族建立的多民族政权,其名称在不同文献和语境中有多种表述,主要包含以下几种形式:
一、核心国号
夏国/大夏 西夏建立后,李元昊于1038年称帝,国号初为“大夏”,后简化为“夏国”。因位于中国西北部,故史称“西夏”。
白上国/白高大夏国
党项语中原意为“邦泥定国”,后改称“白上国”或“白高大夏国”,意为“白色土地上的夏国”。这一名称体现了党项族对祖先发源地的追溯。
二、其他称谓
邦泥定国: 党项语原名,意为“土地固定”。 河西
弭药:早期部落名称,后发展为政权名。
三、历史文献中的表述
在《佛说圣大乘三归依经》等古文文献中,西夏被称为“白高大夏国”,汉语译名即“白上国”。
总结
西夏的名称演变反映了其追求正统性与民族认同的努力,"夏国"体现对华夏文明的认同,"白上国"则彰显其西部起源的文化特征。其疆域范围涵盖今宁夏、甘肃、青海东北部、内蒙古西部及陕西北部,历时190年,至1227年被蒙古所灭。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