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作为道教圣地,拥有众多历史悠久的宫殿建筑,主要分为“三宫五观”体系。以下是主要宫殿的名称及特点:
一、三宫
九霄万福宫 位于茅山主峰大茅峰巅,是茅山三宫之一,俗称“顶宫”。 - 历史沿革:
西汉时期为古坛、石屋,元代延佑三年(1316年)改称圣佑观,明代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赐名九霄万福宫。 - 现存建筑包括灵官殿、藏经楼、太元宝殿等,可俯瞰山下全景。
元符万宁宫
位于茅山积金峰南腰,是上清派第25代宗师刘混康修炼之地。 - 历史沿革:
南朝梁代初为“潜神庵”,北宋天圣三年(1025年)改为天圣观,宋徽宗时因供奉玉印得名“元符万宁宫”。 - 现存建筑包含高33米的道教露天神像,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崇禧万寿宫
位于茅山半山腰,与九霄万福宫、元符万宁宫并称“三宫”。 - 历史沿革:
具体建成年代不详,但属于元代至明代重建的重要宫观,现存建筑多为现代重修。
二、五观
乾元观
位于茅山南麓,是三宫五观之一,具体历史未详述,现存建筑较少。
仁佑观
位于茅山南麓,与元符万宁宫、崇禧万寿宫同属三宫,现存建筑不详。
德佑观
位于茅山南麓,具体历史未详述,现存建筑较少。
玉晨观
位于茅山南麓,是三宫五观之一,现存建筑较少。
白云观
位于茅山南麓,具体历史未详述,现存建筑较少。
三、其他重要建筑
华阳洞: 位于茅山南麓,是道教重要洞天,与三宫五观并称茅山“三宫五观”。 灵官殿
四、历史地位
茅山的“三宫五观”是道教“正一派”的核心活动区域,曾拥有257处庵院、5000余间殿宇,道士数千人。现存建筑多为明清重修,但仍保留着深厚的道教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