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笋在不同分类体系中有不同的名称,具体如下:
一、按生长季节分类
春笋 春季(2-6月)出土的竹笋,笋体较大且洁白鲜嫩,是笋类中营养最丰富的品种,被誉为“菜王”。
冬笋
冬季未出土的毛竹笋,笋衣薄而光滑,口感清脆爽口,适合蒸煮或炒食。
鞭笋
夏秋季节生长的竹鞭梢,细长如鞭,味道鲜美但产量较少。
二、按品种分类
毛竹笋
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品种,春笋代表,笋壳底色淡黄,笋体带棕色小刺毛,适合炖汤或炒菜。
绿竹笋
又称甜竹,产自福建、台湾,壳薄肉厚,多汁嫩鲜,可凉拌或炒食,价格较高。
苦竹笋
口感微苦,含天然苦味素,常用于腌制或凉拌。
雷竹笋
早春时节出土,脆嫩甘甜,主产地为浙江天目山、湖北崇阳等地。
红哺鸡笋
浙江特产,笋壳褐红带紫,基部粗壮,适合炖煮。
尖头青笋
浙江杭州特产,笋壳青紫,笋长33-40厘米,单重0.2-0.35公斤。
三、其他常见品种
甜竹笋: 禾本科刚竹属,笋期4-11月,产浙江、湖南等地,鲜嫩多汁。 麻竹笋
佛肚竹笋:形似佛肚,肉质肥厚,产云南,可炖煮或凉拌。
四、地域性品种
慈竹笋:四川特产,8月最佳,笋身细嫩,适合川菜。
早竹笋:浙江和江苏南部特产,笋壳淡紫,单重0.1公斤。
以上名称和品种覆盖了我国主要竹笋类型,不同地区因气候和栽培条件形成了独特的品种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