荸荠,学名为Eleocharis dulcis (Burm. f.) Trin. ex Hensch.,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水生植物,其球茎富含营养,是一种受欢迎的果菜和生食食品。荸荠在中国各地均有栽培,尤其在江浙一带,以浙江塘栖的“大红袍”品种最为著名。
荸荠有多种别名,包括但不限于:
1. 马蹄:这是荸荠最广泛接受的别名,可能源于其形状与马蹄相似。
2. 水栗:由于外形类似栗子,故有此称。
3. 芍:这个别名可能源于其植物学上的某些相似性。
4. 凫茈:最早在《尔雅》中出现,意为野鸭子喜欢吃的食物。
5. 乌芋:因其颜色和生长环境而得名。
6. 菩荠:这个别名可能与其药用价值有关。
7. 地梨:形容其形状像梨,且生长在地下。
8. 地栗:与“水栗”类似,也是基于外形和生长环境。
9. 钱葱:这个别名可能源于其形状或经济价值。
10. 土栗:与“地栗”相似,强调其土壤中的生长。
11. 刺龟儿:这个别名可能与其外观或某些特性有关。
12. 浮须:可能是指其某些部分的外观或生长习性。
13. 芽菇:可能是指其初长出的幼芽。
14. 莆萱、莆萩:这些别名可能与荸荠的某些药用或食用价值有关。
15. 蒲青:这个别名可能源于其植物学上的某些相似性。
16. 莳菇、糍谷、糍米:这些别名可能与荸荠的食用价值有关。
17. 皮丘儿:这个别名可能是指其球茎的形状或外观。
此外,荸荠还有一些地方性的别名,如“乌三棱”、“黑山棱”、“铁葧脐”等。
综上所述,荸荠的别名非常丰富多样,涵盖了其形状、颜色、生长环境、食用价值等多个方面。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语境和地区文化选择合适的别名来称呼荸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