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人的名字,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梳理:
一、常见构成部分
姓:
如姬、姜、嬴、赵等,是家族标识;
氏:
如孔丘(孔氏)、屈原(屈氏),与姓有别;
名:
如孔子名丘、李白名白,出生时由父亲或长辈取定;
字:
如孔子字仲尼、王羲之字子羲,20岁加冠或15岁笄礼时取;
号:
如李白号青莲居士、东坡居士,可自取或他人赐予。
二、典型名字示例
先秦时期 孔子(孔丘)、老子(李耳)、孟子(孟轲);
姜子牙(姜尚)、吕不韦(吕氏)。
汉代
汉武帝(刘彻)、王莽(王氏);
东方朔(张曼倩)、霍去病(霍仲勋)。
三国两晋南北朝
曹植(子建)、王羲之(逸少);
诸葛亮(孔明)、祖逖(祖武)。
唐代
李白(太白)、杜甫(子美);
上官婉儿(婉儿)、武则天(武氏)。
宋代
苏轼(子瞻)、李清照(易安居士);
秦少游(淮海居士)。
元明清
朱元璋(朱元璋)、郑和(郑和);
曹雪芹(雪芹)、纳兰容若(容若)。
三、名字寓意与文化背景
字与号: 常蕴含品德或志趣,如“甫”表文雅、“子”为美称; 避讳禁忌
少数民族名字:如满族纳兰容若(叶赫那拉氏)。
四、补充说明
别称:如陶渊明别号“五柳先生”;
小名与字号:一人可有多个称谓,如王羲之字子羲,号逸少。
以上仅为部分典型例子,实际古代名字数量庞大且复杂,需结合具体历史背景分析。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