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炮的种类繁多,不同分类标准下存在多种命名方式。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分类与命名说明:
一、按用途分类
地面火炮 加农炮:
身管长与口径比40-80倍,初速>700米/秒,射程22-35公里,主要用于打击装甲目标、远距离目标及垂直目标。
榴弹炮:身管较短(口径7-10倍),弹道弯曲,适合打击隐蔽目标,射程较远。
迫击炮:无后坐力设计,射程较短(数百米),主要用于战场近距离支援。
火箭炮:射程可达10-30公里,可携带核武器或常规弹头,兼具远程打击与战略威慑功能。
空中火炮 高射炮:
用于拦截空中目标(如飞机、导弹),射程根据口径不同可达数公里。
反坦克火炮
反坦克炮: 专攻坦克目标,射程3-15公里,配备穿甲弹等破甲弹药。 无后座力炮
二、按炮膛构造分类
线膛炮:
炮管内有膛线,保证弹丸稳定性和射程,现代坦克和反坦克炮主要采用此类型。
滑膛炮:
炮管光滑,弹丸以高速度滑行,射程较短但穿甲能力更强,多用于反坦克作战。
三、其他特殊类型
多管火箭炮:可同时发射多枚火箭弹,射程覆盖数公里至数十公里。
火炮系统:包含炮塔、瞄准系统、火控系统等,如自行火炮、牵引火炮等。
四、传统鞭炮分类(民间习俗)
二脚踢:分上下两层火药,升空10-20米后爆炸,常用于节日庆典。
麻雷子:体型较大,声音如雷鸣,因安全性问题多地禁止燃放。
大地红:由小鞭炮组成,燃放后满地红纸,是春节等场合常见鞭炮。
摔炮:摔在地上爆炸,常用于儿童游戏。
总结
火炮的命名涉及用途、构造、弹道特性等多维度,既有军事术语(如加农炮、榴弹炮),也有民间俗称(如二脚踢、大地红)。不同分类标准下,火炮种类可达数十种,且随着技术发展不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