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药王主要有以下两位历史人物被广泛尊奉,此外在不同文献和民间信仰中还存在其他说法:
一、最著名的三位药王
孙思邈(孙真人) 唐代医药学家,著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创立脏腑分类系统,被尊为"药王"。 - 隋唐时期隐居终南山,后受唐高宗敕封为"药王孙大真人感应普救天尊"。
扁鹊
春秋时期名医,以"望闻问切"闻名,尤其擅长脉诊,被尊为"脉学之宗"。 - 《史记》记载其医术高超,后世民间以"神医"或"药王"称之。
华佗
东汉末年医学家,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发明"麻沸散"和"五禽戏"。 - 《史记》载其为"神医",民间亦尊为药王。
二、其他被尊为药王的历史人物
韦慈藏(韦真人): 唐代医学家,与孙思邈、华佗并称"唐代三大药王"。 韦善俊、韦古道
张仲景:虽以《伤寒杂病论》闻名,但部分文献亦将其列为药王。
三、补充说明
药皇与药王的区别:药皇通常指上古三皇(伏羲、神农、黄帝),而药王多为后世医学家的封号。- 不同时期的尊称:如孙思邈在北宋时获赠"妙应真人"称号。
以上信息综合了道教经典、历史记载及民间信仰,药王群体反映了中医药学与道家思想的融合。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