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胄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军事装备,其名称和形制随着历史发展不断演变,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按材质分类
皮甲 以皮革或藤条等天然材料制成,是最早期的防护装备,兼具轻便与基本防护功能。
青铜甲
商周时期的重要装备,采用青铜片或青铜合金铸造,兼具礼制与实战功能。
铁甲
随着冶铁技术发展而普及,汉代开始出现铁制铠甲,如玄甲(鱼鳞片铁甲)和锁子甲(铁环套扣)。
绢甲/布面甲
宋元时期出现,以绢布或皮革与铁片结合,兼具轻便性与防护性。
二、按形制分类
筒袖铠
保留了圆筒形肩甲和护臂,常见于早期铁甲。
两当铠
以两片重叠的板甲构成,可灵活应对冲击,唐代代表性装备。
明光铠
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胸甲背面装饰铜制圆护,阳光下反射光芒得名。
步人甲
适合步兵作战,结构简洁,宋元时期广泛使用。
将军札甲
官员专用铠甲,宋朝将军常穿戴,兼具防护与身份象征。
直身仪仗甲
明朝礼仪用铠甲,造型庄重,体现军事威严。
三、其他特色名称
锁子甲: 西域传入的环锁结构铠甲,唐代开始流行。 铁叶札甲
玄甲:汉代铁制铠甲的统称,因黑色外观得名。
四、历史地位与特点
商周:青铜甲与皮甲并存,礼制与实战结合。
汉代:铁制装备普及,玄甲成为主流。
唐宋:甲胄工艺达到巅峰,明光铠、绢甲兼具美观与实用。
元明清:蒙古文化影响显著,甲胄更注重轻便与机动性。
以上分类综合了材质、形制及历史时期的特点,展现了中国古代甲胄的演变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