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出自孟郊的《游子吟》,表达了母爱的伟大和子女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出自曹植的《七步诗》,用豆子和豆萁的关系比喻兄弟之间的残酷争斗,表达了兄弟相争的痛苦。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出自《木兰辞》,描述了木兰回家与家人团聚的温馨场景。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出自杜甫的《春望》,通过描写战乱中对家人的思念,表达了亲情的珍贵。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出自李白的《关山月》,表达了戍边将士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出自李煜的《相见欢》,用春草比喻离愁,表达了离别的痛苦和对亲人的思念。
慈母爱子,非为报也。
出自刘安的《淮南子》,表达了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不期望回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出自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用动物的行为比喻人对故乡和亲人的依恋。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出自李白的《赠裴十四》,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
出自张敬忠的《燕歌行》,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这些诗句都以各自独特的方式表达了亲情的深厚和珍贵,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关于亲情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