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
出自《列子·汤问》,讲述的是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俞伯牙精通音律,琴艺高超,但感到无人能懂他的音乐。一次,他在东海蓬莱岛上弹奏,樵夫钟子期恰好能听懂他的琴声,二人结为知音。后来,钟子期去世,俞伯牙在坟前弹奏最后一曲,然后断琴绝弦,不再弹琴。
刎颈之交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述的是战国时期赵国宦者令缨贤的门客蔺相如与廉颇的故事。蔺相如以智慧和勇气完璧归赵,得到赵王赏识,封为廉颇的上大夫。后来,两人在渑池之会上共同力劝赵王,廉颇以勇猛善战给秦王以压力,蔺相如则以三寸不烂之舌保护赵王免受屈辱。两人最终成为生死之交,蔺相如被封为上卿。
管鲍之交
出自《史记·管仲传》,讲述的是齐国管仲与鲍叔牙的故事。管仲家境贫寒,鲍叔牙与他一起投资做生意,管仲分得比鲍叔牙多。两人曾一起打仗,管仲每次进攻都躲在最后面,鲍叔牙则替他说话。后来,管仲成为齐国宰相,而鲍叔牙主动让贤,推荐管仲为宰相。
八拜之交
“八拜”本指古代世交子弟见长辈时的礼节,后指好友相约结拜的兄弟姐妹的关系。这个典故通常与“羊左”的故事联系在一起,讲的是西汉时左伯桃与羊角哀两人相识,结伴去求见楚元王,途中遇到大雪,左伯桃把衣服和粮食全部交给羊角哀,自己则躲进空树中自杀,羊角哀后来也自杀,两人结为生死之交。
杵臼之交
出自《后汉书·吴佑传》,讲述的是东汉时期穷苦好学的读书人公沙穆与吴佑的故事。公沙穆因家中穷困,到吴佑家做舂米工人,两人成为朋友。吴佑不顾彼此贫富悬殊,与公沙穆在杵臼前成为朋友。
这些典故不仅反映了古人重视友谊的精神,也展示了不同交友方式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