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对当时诸战争的态度是复杂而多面的,具体可以总结如下:
反对开边扩土的战争
杜甫反对唐玄宗末年穷兵黩武,对侵略外族、为害人民的战争持坚决反对态度。他的诗作《兵车行》和《前出塞》等作品揭露和反对这类战争,认为这些战争残害人民、耗费国力。
反对无节制地杀戮
杜甫在诗中多次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和对无节制杀戮的反对。他认为战争应该是有目的、有策略的,而不是无节制地杀戮。例如,“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表达了他对战争的看法,认为战争是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不是为了无节制地杀戮。
展现人文关怀
杜甫不仅关注战争本身,还关注战争中的人性和社会担当。他的诗作中充满了对战争带来的苦难的深刻认知和对受害者的同情,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此外,他对盗贼和反叛者也能寄予同情,认为如果君王能够奉行勤俭节约的德行,这些人也不会去偷盗和反叛。
战争中的策略与智慧
杜甫在诗中提到了许多战争中的策略与智慧,如“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这些诗句表达了他对战争策略的思考,认为在战争中应该使用最强大的武器和最长的箭,先攻击敌人的马匹和首领,以有效地削弱敌人的战斗力。
对战争的无奈与渴望和平
杜甫在诗中表达了对战争的无奈和对和平的渴望。他认为如果能够制止敌人的侵犯,就不需要过多地使用武力,和平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
综上所述,杜甫对当时诸战争的态度是反对无节制地杀戮、展现人文关怀、强调战争中的策略与智慧,以及对和平的渴望。他的诗作不仅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也表达了他对社会担当和人文精神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