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泻千里”和“万马奔腾”都是汉语成语,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含义和用法。
一泻千里
意思:形容江河水势奔腾直下,流得又快又远。也可以比喻文笔流畅,气势奔放。
出处:唐·李白《赠从弟宣州长史昭》诗:“长川豁中流,千里泻吴会。”
例句:
汹涌的河水紧贴悬崖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
李白的诗歌,雄浑奔放,大有一泻千里之势。
万马奔腾
意思:成千上万匹马在奔跑腾跃,形容声势浩大、场面热烈。也比喻事业像万马一样快速发展。
出处:宋·刘一止《水村一首示友人》:“秋光有尽意无尽,万马奔腾山作阵。”
例句:
刘白羽《一个温暖的雪夜》:“有一回,山洪暴发,真叫~,刻不容缓。”
巴金《家》十三:“外面的~似的爆竹声送进他的耳朵里来。”
综合解释:
一泻千里侧重于形容水流的迅速和远,也可以用来比喻文笔或乐曲的流畅和奔放。
万马奔腾则侧重于形容场面宏大、气势磅礴,常用来比喻群众性的活动声势浩大或事业快速发展。
建议:
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成语来表达相应的意境。例如,在描写自然景观时,可以用“一泻千里”;在描述大型活动或群众场面时,则“万马奔腾”更为贴切。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