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应当通过以下方式与家庭合作:
建立开放、互信的沟通渠道
通过家长会、家访、家园联系手册、电话、短信等多种方式,确保家园之间的信息共享,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
鼓励家长参与
家长开放日:定期让家长来园参观或和幼儿一起活动,如运动会、亲子游戏等。
“爸爸、妈妈、老师”制度:家长可以不定期地来园和教师一起组织活动。
家长委员会:由家长民主推选产生,参与和协助幼儿园工作,反映家长的意见和要求。
家长座谈会:向家长汇报幼儿园工作,反映幼儿情况,发动家长配合幼儿园工作。
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教育知识,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
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幼儿园应主动向家长了解孩子的出生成长情况及个性特征,保障家长的知情权。
家长可以关注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情况,与教师进行交流,了解孩子的学习进展和问题,同时幼儿园应及时向家长反馈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进步。
共同参与孩子的教育活动
幼儿园可以定期组织亲子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其中,与孩子一起参与游戏和学习,增强家庭与幼儿园的互动。
家长可以利用自身资源,为幼儿园提供教学辅助或组织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孩子的学习体验。
建立平等的合作关系
把家长看作平等的合作伙伴,尊重家长作为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和人格尊严。
家园合作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
提供家庭教育指导
幼儿园应通过家长学校、个别谈话等方式,向家长传授教育知识,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指导家长正确的育儿方法,尊重家长的教育方式,形成教育的合力。
关注个体差异,实施精准教育
教师应充分了解每个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实施精准教育。
通过以上措施,幼儿园可以与家庭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实现家园共育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