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珍惜时间的故事有很多,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例子:
头悬梁:
汉朝有个叫孙敬的人,从小勤奋好学。他每天晚上学到深夜,为了避免发困,他用绳子的一头拴柱头发,一头拴在房梁上。孙敬的故事后来成为刻苦学习的象征。
锥刺股:
战国时,有个名叫苏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业,便刻苦读书。每当深夜读书时,他总爱打盹。于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时候,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苏秦的故事也传为佳话。
囊萤映雪:
晋代读书人车胤,他从小就非常勤奋好学。因家贫无钱点灯,为了不浪费晚上读书的时间,他开动脑筋,在夏夜捉许多萤火虫放入纱囊,借助萤火虫发出的光刻苦攻读,最终成为著名的学者。
凿壁偷光:
西汉时匡衡,字稚圭,出身农家,家里贫穷,白天给人做雇工来维持生计,晚上才有时间读书。可是家里穷得连灯烛也点不起。匡衡就在贴着邻家的墙上凿穿一个孔洞,“偷”它一点光亮,让邻家的灯光照射过来读书。
圆木警枕:
北宋的刘恕志洁高尚,一生勤奋好学,他每天都合理的安排时间做事,从不浪费一分一秒。他读书困倦时就枕着圆木睡觉,只要一翻身,枕木就会滚走,人就会惊醒,他用这种方法来强制自己,挤时间刻苦读书。
三余读书:
东汉末年,有一个人名叫董遇,他从小喜欢学习。不管走到哪里,他身上总是带着书,一有时间就坐下来学习。后来,董遇成了大学者。有人问董遇:“你是怎么读书的?”董遇回答:“我遇到读不懂的书,就反复地看,反复地读。‘三余’的时间,即冬天是一年的剩余,夜晚是白天的剩余,下雨天是晴天的剩余。只要用好了这‘三余’时间,就有时间读书了。”。
这些故事都告诉我们,古人非常珍惜时间,通过不同的方法来克服困难,刻苦读书,最终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这些故事至今仍然激励着我们珍惜时间,努力学习。